“浙江老字號”:同福永―來自余杭城鄉導報
最近,一位早年的學生回到塘棲,來看看我這個老師。學生姜鳳華,我教過他初、高中,有五年的師生經歷,師生情義甚篤,交往一直沒斷。姜鳳華高考落榜,后當兵入伍,在東海艦隊23年,當兵、考學,成為中國人民海軍第一代碩士研究生,現官至海軍上校團長。在窗明幾凈、頗富現代氣息的兩岸咖啡館,一落座,姜鳳華就這么說了一句:塘棲真是越來越有文化品位了!他說他剛和朋友逛了水北古街,這是他的一個強烈的感受。
千年的古鎮,歷史風云消解和改變了許許多多的文化元素,然文化之根一直深埋,風雨飄搖,卻堅挺依舊。留得下來的,一定是好東西了,面對塘棲,我們懷著景仰的心情,如數家珍――無處不在的水、悠長的弄、一進一進又一進的宅子、棲溪講舍、郭璞井、乾隆御碑、米床、廊檐、廣濟橋……被時間淹沒的,留在了文字記載美術圖畫攝影作品里;存留下來的,時間將它摩挲得日益生輝。塘棲能說道的,當然還有許多東西,比如仲嘉順、比如匯昌、比如棲味館……但真正能稱得上傳承的,那應該就是同福永了。有名稱,有原址,有傳統產品,并且有創新產品,這在整個曾經水陸輻輳、商貨麟集的塘棲,如今就只剩下同福永一家了。
同福永的歷史,可以追溯到122年前。同福永醬園,創辦于清光緒十六年(公元1890年),其時名為“夏同福”醬園,經理夏甫卿。1896年,夏甫卿將醬園出盤給汪道子,改為“汪同福”生記。1933年,“汪同福”改名為“同福公”醬園。1945年,抗日戰爭勝利,改名為“同福永生記”。1949年下半年,共產黨軍管會軍代表米萬成進駐“同福永”醬園。歷史就這樣一路走來,同福永在商海中浮沉,不變的則是滿園的大缸、金字塔型的竹編缸罩、濃郁的醬香。當然,不變的還有“同福永”這塊關乎千家萬戶餐桌的牌子。時勢動蕩,企業興衰,展示了一條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企業榮辱軌跡。有多少事可以重來?這完全取決于時代變革的進程。2007年,飽經風霜的同福永已經陷于茍延殘喘的絕望境地。全鎮的人,恐怕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同福永還在,百年老廠即將分崩離析,同福永即將在商海潮涌中化為一片碎木。
偶遇沈士良,是在一次攝影家們聚會的餐桌上。沈士良說是要弘揚酒文化,說是要高高舉起同福永這塊牌子。這真是能夠讓人興奮、驚喜的決心和行動。一位生在農村、僅讀完高中、從軍當兵,其時卻已將興良米業公司經營得紅紅火火的老板,要扛起同福永這塊百年的牌子,這便是了不起的行動。一個鎮,一個千年古鎮,在新的歷史時期,以什么來展示深厚豐富的文化底蘊呢?浸淫人類千百年的酒文化,便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領域。挑戰時代,挑戰商海,挑戰自我,弘揚酒文化,創新老品牌,繼往開來,再創輝煌。一番審慎而緊鑼密鼓的運作,數年的苦心經營,同福永終于又一次悄然躋身于品牌如林的釀造行業了。當人們在超市、飯店重新看到包裝精美,品質優秀的同福永的黃酒系列、白酒系列、果酒系列產品時,同福永的影響便又漸漸深入人心。
塘棲盛產枇杷。“四、五月時,金彈累累,各村皆是,筠筐千百,遠返蘇杭,嶺南荔枝無以過之矣。”豐富的土特產資源,成為塘棲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。枇杷酒,是同福永對傳統酒文化的一個重要貢獻。也是百年老廠結合本土實際的一次成功創新,是塘棲新的歷史值得書寫的酒香馥郁的華彩樂章。枇杷酒,工藝集古法釀酒與現代科技于一身,口感醇香,果味純正,富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糖及多種維生素,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養生果酒。
同福永蜇伏古運河畔一百二十二年了,品牌不倒,傳承有序,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。2011年,為加強我省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,引導我省老字號企業加快創新發展,發揮老字號企業在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,浙江省商務廳決定認定杭州同福永釀酒有限公司(注冊商標:同福永)等66家企業(品牌)為“浙江老字號”。領銜眾多“浙江老字號”,這是社會對同福永文化傳承的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。也許,在不久的將來,同福永這塊飽含文化基因的牌子,會出現在”中華老字號“的不朽名錄上。